10000尾​!放归长江!

2021-04-11 10:40  

保护中华鲟 共护长江美!

今天上午

10000尾大规格“子二代”中华鲟

从宜昌放归长江

这是《长江保护法》

和“长江十年禁渔计划”实施后

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放流活动

4月10日,由中国三峡集团、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、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宜昌成功举行。这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实施的第64次中华鲟放流,放流2009、2011、2017、2019、2020年5个年龄梯队的子二代中华鲟总计10000尾,总重量约13130kg。

本次放流的中华鲟当中

有来自2009年和2011年繁殖的

“子二代”中华鲟各8尾

它们不仅佩戴了常规的“身份证”

——声呐标、PIT标和T型标

还首次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

其体长均超过1.5米,重量均超过50公

鱼龄均在10岁以上

都是接近性成熟的雄性个体

通过对近成熟个体搭载的

卫星标记、声呐标记等复合型标记

实现放流中华鲟沿江洄游

和海洋运动路径监测

为今后改进

中华鲟放流策略、提升放流效果

促进自然种群资源恢复提供支撑

其中的卫星标记可以连续系统地记录

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近海活动方位

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揭示

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

提供可靠数据

开创了中华鲟野外全生命周期

科学调查与研究的新路径“将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作为中华鲟自然种群保护的突破口之一,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中华鲟神秘的海洋分布范围,了解中华鲟的全生命周期,对指导野生资源保护和种群复壮具有重要的意义。”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,“近两年,科研人员在DNA分子标记筛选和验证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,使我们只需要获取洄游中华鲟身体上的少量组织如一小片鳍条,便可将测序后的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,确定是否为我们放流的中华鲟。这是伴随中华鲟终生的遗传身份证,为科研人员评估长期放流效果提供了科学支撑。”

此次中华鲟放流

是《长江保护法》

和“长江十年禁渔计划”实施后

三峡集团开展的首次大规模放流活动

放流总体规格

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

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

以实际行动助力《长江保护法》落地见效

据了解,自1984年首次放流中华鲟起,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,其中放流“子二代”中华鲟3万余尾,为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、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作为长江的旗舰物种

中华鲟的存续一定程度上

反映着长江的水生态环境状况

你了解它们吗?

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,距今已有1.4亿年历史,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,具有重要的科研、生态等价值。


保护鱼类 共护长江美

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

来源 | 三峡日报综合宜昌发布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