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:奏响高质量发展“长江之歌”

2021-05-06 09:25  

大江流日夜,慷慨歌未央。在宜昌、在武汉,长江特有物种江豚近来多次跃出江面。这些被称为“长江微笑天使”的江豚每次出现,都能引发手机刷屏,让人感受到长江生态的变化。

坐拥最长长江干线的湖北省,着力实施一系列战略性举措,做好生态修复、环境保护、绿色发展“三篇文章”。一首发展理念变革、动力变革和制度变革的“长江之歌”变奏曲正响彻荆楚大地……

↑船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(2018年8月1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
理念变革: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

一季度预计盈利3.5亿元,同比增长约1344%;1.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建成投产,全国最大、品种最全的“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”揭牌;各界人士到花园式的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参观,频频点赞……这几天,湖北兴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事连连,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氛围。

然而,几年前,宜昌市正饱受“化工围江”带来的环境污染之苦,这家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还经常因环保问题被当地居民举报,企业在越来越严苛的环保监管要求中迷茫踟蹰。

追赶发展阶段,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?新发展阶段,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?如果说这是萦绕在长江沿线地区的时代之问,答案无疑是响亮而清晰的:绿色发展、科学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
“这几年,我们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。”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,2016年,国家刚提出长江经济带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时,企业也曾不知所措、踟蹰观望;差不多一年后,我们下定决心拆除紧挨长江的化工装置,开始“关改搬转治绿”;这三年,我们主动求变,争做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和标杆。

“压力巨大、责任巨大,动力也是巨大的,这都是思想转变的结果。”陈晓清说,兴发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,拆除临江的生产装置32套,关停资产价值达13.58亿元;先后投资51.5亿元,大力开发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,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。

化工重镇宜昌,毅然向“支柱产业”“吃饭产业”开刀。三年间,“等等看”变成“趁早动”,“要我搬”变为“我要搬”。“全市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基本完成‘关改搬转’,宜都、枝江两个专业化工园区建设提速,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由整治前的18.6%提高到36.2%以上。”宜昌市常务副市长陈惠霞说。
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思想问题解决了,关键还要落实行动。三年来,湖北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,一场场长江环境保护、生态修复攻坚战接连打响:

整治化工污染,累计完成沿江405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;整治非法码头,累计取缔长江、汉江干线各类码头1787个;开展生态修复,排查出的214处黑臭水体全部“销号”,3万多名渔民退捕上岸;治理城乡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,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987座,99%以上的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垃圾治理……

当前,湖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长江、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。2020年1月至11月,全省103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优良,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。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,从长江武汉段白浒山出境的长江水质已连续两年保持在Ⅱ类,为长江武汉段20年来最优。

↑这是2018年4月30日拍摄的湖北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拆除现场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
动力变革:从“光芯屏端网”到“一主两翼”

新的生产基地和办公大楼拔地而起,等待发货的产品堆满了展示大厅,生产线赶工作业……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。公司负责人闫大鹏告诉记者,疫情之后,企业恢复增长势头良好,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增长50%以上。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壮大激光产业,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贡献力量。”

武汉光谷,中国信科、长飞光纤、华星光电、联想、斗鱼、华为、小米、人福医药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在此扎根。光谷,这座活力之城、希望之城、创新热土,如今正承担着湖北动能转换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。

武汉大学中国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说,依托铁水公空立体交通大走廊牵引,一条从武汉向东连接鄂州、咸宁、黄冈、黄石,沿长江延展百余公里的区域,正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。

这片被称为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区域,正打造“光芯屏端网”、大健康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,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、生命健康、智能三大产业,培育脑科学、区块链、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,努力走出一条湖北特色的科创大走廊发展新路。

为提升经济发展“含绿量”,湖北启动“万企万亿”技改工程,一年投资近5000亿元,同比增长61.1%;对长江经济带化工等涉水类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,园区外企业逐步“退城入园”。

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说,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之外,湖北还努力拓展区域发展空间,补齐区域经济、县域经济、农业产业化等发展短板,大力推动协调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。

—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。湖北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关于加快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在全省实施县域经济发展“百强进位、百强冲刺、百强储备”战略,打造全域协同、创新发展的标兵,引领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——创新省域内区域联动发展。2020年以来,湖北全面推进“一主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全域协同”区域发展布局;大力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,以及宜荆荆恩、襄十随神区域联动发展。

——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上积极作为。近段时间,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密集赴江西、湖南等长江中游兄弟省市,到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长三角省市考察交流,进一步解放思想,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,寻求合作共赢之道。

↑武汉光谷广场一景。新华社发

制度变革:从治标到治本

长江大保护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如何从被动到主动,从治标到治本,从点位突破到整体推进,全方位构建长效机制?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是应有之义。

为推动长江大保护,湖北省编制实施《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》,并形成“1+5+N”规划体系;提出“一干两支六提升”的全域规划思路,梳理出1.14万亿元的动态项目库;编制负面清单,全省22.3%的版图面积纳入生态红线。

依法治江,湖北生态法治体系不断完善。连续3年就水污染防治、秸秆露天禁烧、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地方立法,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。

协同治理,彻底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。“源头控污、系统截污、全面治污、生态修复”,长江嘉鱼段马鞍山开展区域一体化设计、系统化施工。“区域生态修复从单一化、碎片化向系统化、集中化转变。”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长江事业部负责人付海巍说。

建立绿色GDP考评体系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、开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、创新编制融资规划……一个个制度设计谋长远发展之道。

面向未来,站在新起点上,湖北省将突出“绿”的底色,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,探索实施千里长江绿色廊道建设工程,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试点示范,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;强化“新”的引领,积极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科创中心、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;提升“带”的优势,加快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,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,加快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,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融合;传承“江”的文化,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,着力建设世界知名、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。

“湖北作为生态大省,要有大担当、大作为。”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指出,湖北地处“长江之腰”,发展重心在长江,发展未来也在长江。要坚决扛起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治责任,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。要牢牢把握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的目标定位,勇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。要全面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档进位,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,一张蓝图干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,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。

来源:新华社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