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9日,宜昌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、深入推进筑堡工程专题研讨班开班。会议强调,要把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“学透彻”,把实施筑堡工程的战术考量“搞明白”,把筑堡工程当前各项重点工作“抓到位”,加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县委书记李伦华,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邓红静在五峰分会场参加学习。
会议指出,筑堡工程的战略意义是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,逻辑起点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,实现路径是治理体系革命性重塑。要坚持党建引领,迭代治理思维,注重多元参与,深入推进筑堡工程,抓好新时代基层治理,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,转化为治理优势,切实把一方百姓宣传好、组织好、教育好、服务好、引导好。
会议强调,要加快场景落地。牢记“堡”为民而筑,把群众朝栖夜寐的生活环境营造得更加舒适、便捷、宜居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,让城市的“痛点”变“靓点”,让城市“老居民”一样享受到“新生活”;通过“八大场景”营造,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构建形成综合完善、便捷高效的15分钟街道生活圈、5分钟社区生活圈。
会议指出,要优化治理架构。立足于平战结合,树牢底线思维,让治理体系在日常运用和极限测试中发现不足、迭代升级,确保在应急状态和非常态化治理危机时临危不乱、动静有序。整合各种社会资源,做实社区、社会工作者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融合发展、运转有效的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打造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“宜昌范式”。
会议强调,要加快农村筑堡。进一步强化“以人为核心”的理念,更多地考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同步推进。在规划层面,就是“县城聚、岗上居、耕地集”;在建管层面,就是“扫干净、码整齐、畅沟渠,修缓坡、固陡坎、顺线杆”;在人居环境方面,就是“房前花果香、屋后树隐房、田间不撂荒”;在治理层面,就是“家庭和睦、邻里和善、社会和谐”。要不断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推进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决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评。
会议指出,要完善工作机制。把“吹哨报到”作为做实为民服务、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,增强“吹哨”能力,改变长期以来“喇叭口向下”的治理模式;强化“报到”实效,规范“哨源”产生机制,厘清“吹哨”事项清单,明确“哨响”集结方式,压实“报到”工作责任,提高“吹哨者”对“报到者”的评价权重。完善优化“宜接就办”机制,打通收集渠道散、部门责任推诿、评价机制虚设等诉求堵点。推动做到“未诉先办”,聚焦市民诉求量大、反映频次高的顽疾问题,前瞻性开展共性分析、个性研判,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,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。推深做实“市级领导包街道、市区直单位包社区、党员干部包小区(网格)”三级包联机制,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
会议强调,要强化作风保障。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,让基层治理激发更多正能量,筑牢宜昌“发展底盘”。去形式化,强化数据赋能和数据共享,真正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、文山会海、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;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,从实处着眼、用实干考量、用实绩说话,切忌强迫搞“创新”、人为推“亮点”、过度重“留痕”、故意玩“花活”;关心关爱基层,在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上多向基层倾斜,全力保障筑堡工程实施;为基层撑腰壮胆,营造鼓励创新、允许试错的干事创业环境,让愿干事的有机会、能干事的有职位,让躺平的干部躺不住、混日子的没市场,让“与最优者对标、与最强者比拼、与最快者赛跑”成为基层的工作要求,再造一个激情燃烧、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。
县委副书记、县委政法委书记覃业成,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文牧,县委常委徐敬、陈卫卫、张永凤、向兴华、朱龙、杨军及其他在家县领导,县筑堡工程成员单位负责人,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、分管副书记、组织委员,部分社区干部参加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