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和坪镇:好政策捂暖了老百姓的心窝子

2019-02-26 08:33  


“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”年末岁初,仁和坪镇组织了11个核查小组,重点围绕“一有两不愁三保障”的总体要求,对全镇14个自然村2233个贫困户及部分非贫困户情况进行摸底。

  

很庆幸,笔者能成为核查组的成员,虽有寒风扫过面庞的刺痛,泥巴裹满裤腿的狼狈,但那一张张笑脸,却温暖着我们。

  

那一送,温暖

  

1月3日,核查组顶着大雪来到了杨柳池村。张科梅的儿子是聋哑人,在外务工,老伴在十年前去世,自己和九十多岁的母亲留守在家中。看到我们到来,大娘分外热情,忙着泡茶,又加满了炉里的柴火。

  

“我身体不太好。老伴去世的早,儿子又是个残疾”,谈起过往,大娘一度哽咽,“不过还好有国家的好政策,之前住院总共花了一万多块钱,报销了九千多”。

  

屋外覆雪冰冻,室内却快速升温,笔者脱去了外套。大娘忙双手合捧,“呵”了一口热气,帮忙拍背。吃穿愁不愁,政策有没到位?大娘连声“满意、满意”。

  

雪天路滑,我们要步行返回主路。大娘让我们抄近路,还执意相送。直到看到车子,在我们的劝说下,大娘才停住了脚步。

  

那笑容,甜蜜

  

1月7日,升子坪村安置小区旁夏学勇家。稻场上,四周整齐得摆着一排排中蜂箱。

  

“送恭贺!”女主人杨静闻声连忙出来相迎,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,这笑容兴许是最发自内心的笑了,温暖又自信。“快来烤火。”杨静招呼道。

 

 “我跟你们说,我今年养中蜂光卖蜂群差不多都有4万元。”顺着话题,笔者得知他们家是去年才养殖中蜂。开始缺资金,办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,凭着魄力和必胜的决心,一年就见了效:销售蜂群近70群,还剩70余群,2018年获得产业补贴2000元,一年里不仅回了本还小赚了一笔,这让她信心大增。

  

“养蜂要过得细,吃得苦,还要技术。”说着,杨静起身去卧室拿来一个本子。打开一看,养蜂技术密密麻麻记了一满本,字迹工整。“这是去年参加县里培训的笔记,我还总结了不足。”杨静边翻笔记边给我们介绍,“培训还蛮起作用,就是家里有学生我不得不来回跑。15天的培训,我每天五点就起来……”

  

说着话,杨静的笑容再一次在脸上蔓延。

  

那愿望,梦圆

  

“这是厨房,这是儿子的卧室,这是卫生间……”1月7日,家住升子坪二组的钟井贵给我们介绍着自己的新家。

  

“我们都不懒,就是运气不好。十几年前就准备建新房,刚平场地人就病了。”一路上,钟井桂跟笔者拉家常,讲起惨淡的过往。

  

“现在比以前好些了,孩子他爸在村里当保洁员,每个月有420元的工资,如今房子也有了,日子一天天好了……”钟井桂家养蜂多年,考虑到集中安置点不利于养蜂,村里联系了合作社代养,每年可得到1000元的分红。

  

返回老屋时,钟井桂让师傅在小路边停了下来。“这就是我当时准备修房子的地方”,她指着一块空地对我说,“十年前的愿望,政府帮我完成了。”

  

那生活,幸福

  

“越来越好,来来来来……”1月10日,赶到仁和坪村仁和小区,刘明金老人时他正用智能手机播放歌曲《越来越好》。这也是老人最喜爱的曲目之一。

  

2017年春节搬到小区后,年过七旬的刘明金学会了用手机听音乐、看视频,白天在小区旁照顾香菇大棚,晚上小区的老奶奶们组织跳广场舞时,他也会去溜达一圈。“饭有吃的,衣有穿的,钱有用的,我们在这里幸福。”这是仁和坪村集中安置小区古稀老人刘明金对幸福的定义。

  

走进李万胜家,他正在忙着学习使用智能烤火炉。一旁,小区居民张宏勤一遍又一遍地指导着。“多亏小张教,不然这玩意儿我还真怕弄不转。”李爷爷高兴的不得了。

  

“李老,我来看您了,烧饼还热乎的,赶紧吃一个。”还没等我们坐稳当,碰巧李万胜的帮扶人来看望他,“基础养老金涨了,您有低保金还有残疾人补贴……”

 

 烧饼热乎气儿在屋里蔓延,幸福的味道浸润一屋。(通讯员 陈晨蕊 杨威)


相关阅读

0 条评论
来说两句吧。。。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